160310_KBA_4372
台灣出身的研發者黃士傑操刀,代理Alpha Go AI與李世乭交手。(相片來源:韓國棋院官網)

人機對決五番棋第二局續弈,昨日首戰Alpha Go擊敗李世乭,讓圍棋界內外皆一片譁然,可以說是舉世皆震驚的一盤棋,史上第一次頂尖高手輸電腦,在分先對局展現凌駕人腦的趨勢。這是有如卡斯帕洛夫的歷史重演,李世乭從參與實驗變成被推上火線,在最前線承受人工智能的隆隆炮火;自1997年19手投子的名局之後,西洋棋被AI征服已歷經19年,這也是圍棋人保有驕傲的時代,但這樣的領先尊嚴還能保持多久?本次的人機對決將是重要參考。
(以下採新訊息置頂:)

 

160310_7evi93
2016-03-10_Google DeepMind人機對決_五番挑戰賽第2局_李世乭(W)_VS_Alpha Go(B)_B+R

下午4時27分第二局結束,Alpha Go黑中盤勝李世乭(211手止),人工智能得勢不饒人再贏一局,這場挑戰賽裡”人類”的衛冕岌岌可危;李世乭仍有大逆轉的可能性,但也不能不擔憂遭到AI橫掃了。3月12日續戰第三局,王銘琬九段將在趨勢科技大盤解說。

明天過後,地球仍要轉動,天網審判日不會立刻降臨,人工智能畢竟還在”人工賦予”階段,但有一件事實現已經明朗化:圍棋AI的寫手不必比李世乭強,也可能寫出能下贏李世乭的程式,這就是電子計算機真正優勢的發揚。所幸李世乭還沒有真正輸掉,所幸人類棋手還有幾個堡壘坐鎮,柯潔、朴廷桓、時越、金志錫都有可能,也勢必要面對Alpha Go的挑戰。明天過後,人類與人類的圍棋戰爭將式微,2016年成為人腦與電腦的修羅場,圍棋正式邁入圖靈測試的黃金時代。

 

160310_KBA_4624
李世乭代表人類迎戰Alpha Go,未料竟成為人工智能大突破的祭品?(相片來源:韓國棋院官網)

由Google DeepMind團隊研發,Alpha Go重要推手之一是黃士傑,他是台灣師範大學資工所博士,也是台灣圍棋界熟知的”Aja”、”阿甲”,1月在Nature期刊發表圍棋AI論文。黃士傑2007年拿到台灣業餘6段,2010年博士論文通過「應用於電腦圍棋之蒙地卡羅樹搜尋法的新啟發式演算法」,2012年11月進入英國DeepMind科技,2014年Googleg收購該團隊,幾年內達成了飛躍性的進步成就。能親手擊敗攀上巔峰後的李世乭,黃士傑的豐功偉績堪稱Taiwan No.1。

 

我們可以如何看待李世乭的敗北?當然這只是五番棋的第一盤棋,賽前預測李5:0的說法所在多有,因為即便能戰勝頂尖職業棋手一盤,對圍棋人的普遍認知已是太跳躍,與過往對人工智能的評估差距太大,贏一局就等於是推倒了人腦長城,接下來能贏二三四五局也不意外。幾種解釋?一是李世乭失慎輕速落子太快,大意失荊州被電腦有機可趁;一是李世乭為Alpha Go鋪路,故意下鬆幫圍棋界製造新聞;再來就是圍棋AI真的突破瓶頸,來到能與頂尖人腦爭棋的水準。

 

160310_KBA_4414
Google DeepMind研發的圍棋AI,打出的開創性戰績引發舉世注目。(相片來源:韓國棋院官網)

卡斯帕洛夫在1997年19手投降後,曾發表如下談話:「我的失敗與科技無關,因為電腦的表現完全沒有機械的慣性,我不相信有這樣優越的電腦。」但事實能勝於雄辯,十多年來西洋棋生態已改變,人們接受了電腦凌駕人腦的現實,但這並未摧毀西洋棋這遊戲,而是衍生出嶄新的人機互動模式。圍棋遊戲遲早也要迎來這一天,但是否就會發生在今天?現在?卡斯帕洛夫曾在1996年”獲勝”,對深藍取得3勝2和1負戰績;李世乭現在只是輸一盤棋,最終的五番勝負仍在未定之天。

 

往年當我們談論電腦圍棋智能時,總是稱道它對局部細算的精準,但大局觀則未免過於跳躍,有時在重要的急場發生手拔,而跟人類的思考理路大相逕庭。這次觀察Alpha Go橫空出世,發現它的大局觀已十分優異,即便在前半盤也不太犯錯,維持局面的均衡進入中後盤,遇到官子階段發揮的愈加出色,以路遙知馬力的強悍贏到終點。種種特質讓人聯想到一位棋士,在序盤階段追求及格就好的著手,收官判斷力技壓當代大腕豪傑,這不就很像李昌鎬的圍棋風格?

Alpha Go乘勝追擊2連勝! 人類碉堡李世乭再敗
標籤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發佈留言